作者:
梅凌霜
2019年6月20日,韓國首爾,韓國民眾在首爾火車站觀看顯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的屏幕。(攝影: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來源:人民報,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據韓聯社報導,7月11日是《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署63周年紀念日,但蹊蹺的是,朝中官媒都未發布相關紀念文章或消息。而在過去五年裡,每逢這一天,朝中官媒都會刊發相關報道和評論,強調加強朝中關係、增進雙方友誼的重要性。特別是在2021年60周年紀念日時,朝鮮《勞動新聞》和中共官媒頭版刊登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習近平互致賀函慶祝的消息。由熱到冷是甚麼原因?
《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是1961年7月11日由中共總理周恩來與朝鮮的金日成簽署的,該條約是目前中共國與朝鮮簽訂的唯一共同防禦軍事同盟條約。條約第2條規定在任何一國受到他國攻擊或意圖攻擊時,兩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對締約的另一方進行軍事及及其他範疇上的全力援助,雙方也保證不會參加任何與對方敵對的同盟、集團、行動或措施。該條約規定在未經雙方就修改或終止問題達成協議以前將一直有效。
而就在不久前,金正恩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條約》,條約第四條規定,如果其中一個國家遭到入侵而陷入戰爭狀態,另一個國家必須毫不延遲地提供「軍事和其他援助」。此外,兩國不會與第三國簽署任何侵犯對方利益的條約,也不會允許任何國家利用其領土損害對方的安全和主權。
在中共業已因在經濟軍事上支持俄羅斯而被北約、美國警告、制裁之際,中共刻意淡化普京訪朝以及簽署的互助條約,淡化中朝友好互助條約,與朝鮮保持距離,應該並非是在實質上疏遠朝鮮,只是在給美歐做戲看。畢竟有朝鮮時不時攪攪局,中共也是樂見的。
事實上,中朝關係一直就是起起伏伏的。朝鮮從文革時的一度翻臉,到改革開放后對中共與韓國建交的強烈不滿,認為中共是「徹頭徹尾的背叛」,
再到2017年因北京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朝鮮核試驗和導彈試驗實施制裁,朝鮮公然批評中共,朝鮮最高層內心對中共其實是非常不信任的,但因為需要中共提供的石油、糧食等物品,朝鮮也只能偶爾耍耍脾氣,但並不敢真正鬧翻。中朝各有算計,各有所需,因此表面上的分分合合也並不奇怪。
另根據韓聯社7月9日的消息,韓國外交部一名官員透露,中共近期多次要求朝鮮將所有簽證到期的在華務工人員召回國,韓國對此正密切關注。
根據2017年聯合國的制裁決議,朝鮮向海外輸出勞務、通過海上轉運走私煤炭和油品等均屬非法行為,並要求各國在2019年12月之前遣返所有朝鮮勞工,以防這些工人受到剝削,因為他們所掙的外匯被平壤用於遭聯合國禁止的核武和導彈研發計劃。
支持該決議的中共政府彼時表示,已經將半數以上的朝鮮工人遣返回國,但是沒有提供具體人數。根據美國國務院的估計,朝鮮外派中國的勞工人數在兩萬至十萬人之間。
不過,決議顯然並未得到中共徹底的執行。中共一些由朝鮮開辦的工廠仍然在雇傭朝鮮勞工。雖然中共辯稱是疫情阻礙了朝鮮勞工回國,但這顯然並不是一個重要理由。
那麼,為何中共近期多次要求朝鮮儘快召回所有勞工呢?主要是朝鮮勞工的抗議示威正在讓中共陷入尷尬境地。
今年2月,路透社援引兩位與韓國政府相關的研究人員的消息報道說,多達3000名在靠近中朝邊境的吉林省和龍市務工的朝鮮工人上個月曾舉行十分罕見的抗議示威,抗議拖欠工資和因為沒完沒了的防疫封控措施而被平壤阻止回國。根據研究人員的統計,朝鮮在華勞工四至七年的工資總額約為1000萬美元,而朝鮮官員為了平息抗議只向工人支付了相當於幾個月的工資。
根據美國國務院2023年度《販賣人口報告》的披露,平壤當局對外派工人嚴加管控,包括扣押這些工人高達90%的工資以用作政府開支。報告指出,這些工人經常面對「強迫勞動的狀況」。
英國BBC今年2月的一篇報道也指大約有10萬朝鮮人被派駐國外,大多在中國東北部的工廠和建築工地打工,這些工廠和工地由朝鮮政府營運。據估計,在2017年至2023年期間,他們為平壤賺取了7.4億美元。
包括一名朝鮮前外交官在內的兩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參加抗議示威的朝鮮工人來自與朝鮮軍方有關的一家貿易公司。在憤怒的朝鮮工人將部分朝鮮管理人員挾持為人質之後,朝鮮駐中共國領事館的官員曾被派往吉林省處理此事,以防事態失控。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朝鮮工人的抗議和暴動導致一名朝鮮官員死亡和三名經理受傷。
無疑,中共在自身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也不願意在中共治下發生如此大規糢的抗議活動,並擔心引起連鎖反應,尤其在當下民怨沸騰、社會火藥桶比比皆是的情況下。這也是中共當局近期多次要求朝鮮當局將勞工召回的主要原因。
中共當局此舉顯然斷了朝鮮的一條財路,只能引起朝鮮最高層內心更深的不滿,這大概也是朝鮮淡化友好條約的另一個原因。中朝友誼的小船還是不夠結實啊。 △
(人民報首發)
from 中共高層內幕 - 禁聞網 https://ift.tt/7clQbBg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