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科學家若能研究明白這個,就成功了(多圖)

科學家若能研究明白這個,就成功了(多圖)

華世谷

科學家做的觀測合成圖:系中心的一對費米泡(伽瑪射線泡),如太空中兩個異常明亮的燈泡。

【來源:人民報,文章取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銀河系是最受地球人關注的星系。雖然人類最大最好的時刻在觀測銀河系內的各種,但是人的肉眼和人製造的儀器都是中最粗糙的分子粒子,因此對高級生命所存在的各層空間是無法看到的。能看到的就不是人,而是那個空間的生命了。

《國家地理》雜誌近日報導,銀河系有十大未解之謎有待進一步探索。其實銀河系中太多的謎是人類所解不開的,再怎麼探索也解不開。下面讓我們看看科學家們是怎樣描繪銀河系的。他們相當認真,但讀者千萬別當真。

「大燈泡」

費米望遠鏡拍攝的銀河系圖像(紅色框為銀河系;黃色圓圈為費米泡)。

又稱「費米泡」,為2010年發現的兩個巨大高能量射線泡,其中三分之二成份是伽瑪射線,這些射線的發射速度達到每小時320萬公里。

從銀河系側面看,「費米泡」在銀河系中心上下對稱分布,像安在那裡的兩顆明亮燈泡,每個燈泡的長徑達3萬光年。

科學家至今無法判斷這些強大伽瑪射線的具體來源,即為什麼突然出現數量如此龐大的高能量伽瑪射線。

成群氫氣泡飛出銀河中心

科學家認為這些是飛出銀河系的氫氣泡。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綠堤射電望遠鏡(Green Bank Telescope)發現,成群結隊的氫氣泡從銀河系中心飛出,時速為100萬公里。

這些飛向銀河系外空間的氣泡數量超過一百個,在銀河系的上下分布範圍分別達5000光年。

綠堤望遠鏡1月10日報導說,科學家雖然看到這些氣泡以驚人的速度從星系中心飛出,但是不知道確切的原因,無法判斷那些泡是沉積還是離子化的結果。

暗物質暈圈

科學家說,包繞銀河系的藍色球形對稱光暈(需要仔細觀察)即為暗物質。

50年前,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被暗物質包繞。什麼是「暗物質」?不知道。連科學家也不知道。這是肉眼通過人造儀器看到的,名字是科學家給起的,說是這些不知道的東西在銀河系周圍形成一個「暈圈」。

當然,具體原因至今為謎。

被遠古星團包繞

銀河系被至少150個古老星團包繞。星團,即恆星集中的空間。這些星團含有數以萬計的星體,其年齡幾乎與宇宙相當。這是天家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說,其中大部份是「隱身」的,只有大小麥哲倫星團能在南部天空觀測到。

「薄如紙」

科學家研究認為,銀河系側面關,除了星系中心稍厚之外,

其餘部份相比於其橫徑非常薄。星系中心可見X形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是個扁扁的螺旋星系,像一張紙一樣薄。是不是這樣?不知道。科學家的理論是,因為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但是其厚度僅為1000光年,這個比例為100:1,所以如同一張紙。

為什麼是這種結構特點?不一定是這種結構特點。

地球僅過了18個「銀河年」

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科學家的論文說,太陽系以時速大約80萬公里圍繞銀河系旋轉,就像地球圍繞太陽旋轉那樣。但是,太陽系需要2.5億年才能圍繞銀河一周,也就是過一個「銀河年」。

按照地球有45億年計算,太陽系僅圍繞銀河系轉了18周,也就是18個「銀河年」。

恆星數量之謎

這不是沙子,而是銀河系中的恆星。

目前,科學家無法確切知道銀河繫到底有多少顆恆星,更談不上具體包括行星在內的所有星體的數量有多少。

後來,不知道哪位說,因為銀河系的星體太多,一個個的觀測和計數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用「稱重法」或「光度法」估算。人能稱出一顆星星的重量?那可是一個神的!但是沒有人能反駁,因為如果你不認同,你能稱出一顆星星的重量嗎?不能。所以科學家說啥是啥。

報導說,即使是估算,也無法得知大致的恆星數量,3,000億顆?4,000億顆?……

吞噬周圍星系

近年來,科學家說,發現銀河系將其周圍的小星系吞噬,至少吞噬了11座。其殘餘物為河流一樣的塵埃雲,被稱為「星流」。

超級黑洞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拍攝的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部位發出的X射線圖像。

科學家檢測到銀河系中心發出極為強大的射線束及無線電波等,因此推測那裡有一個超級黑洞。

科學家說,這個黑洞和銀河系的演化息息相關,也就是說,超級黑洞和銀河系的命運有關,但是至今科學家無法直接看到這黑洞的真實形象。

未來與仙女座「相撞」?

科學家說,說是碰撞,其實是星系之間的交匯融合,而不是真正的撞擊。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與其最近的星系「仙女座」相向運動,速度為每小時40萬公里。

科學家說,雖說是近鄰,兩座星系也相距250萬光年,距離之遙遠難以想像。我們可用時間來衡量一下。這兩座星系需要等到40億年之後,才能相互碰撞。

相互碰撞那就是毀滅,是什麼原因會發生這種悲劇?有沒有避免的可能?據知,人類認為的40億年,在另外的時空可能就是最近發生的事情。

中國有一句成語是「杞人憂天」,如果科學家能把精力放到研究「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上,並能夠研究明白,那他就成功了。(文/華世谷)△

(人民報首發)

本文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中國禁聞網 » 中共高層內幕 http://ift.tt/2BVxfvd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