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曉
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圖)
來源:人民報,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中國古代對醫生有著不同的稱謂。周代將醫術高明的醫生尊稱為「上工」或「良工」,此後又將內科醫生稱「疾醫」,外科醫生稱「瘍醫」,管理帝王飲食衛生的醫生稱「食醫」。宋代開始北方人對醫生尊稱為「大夫」,一直沿用至今。
唐代開始出現「醫生」一詞,但古代「醫生」之名沒有現在的醫生之義,而是指在醫學中就讀的學生。「醫生」的「生」字,是「生員」的意思,即「見習大夫」。
不管是大夫,還是醫生,唯一的使命就是懸壺濟世,醫治病人、救死扶傷。然而,有時大夫卻被告誡不得救治某些病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古籍中記載了這樣兩個故事。
一個發生在宋末元初時,浙江省縉雲有名姓葉的大夫,醫術高超。一天晚上,他突然夢見自己來到了城隍廟。城隍神告誡他道:「當今北人虐殺南人是因為有定數,但如果南人依仗北人之勢虐殺南人的人,神明就會震怒,他們也是罪無可赦。現在有個趙某人就是如此。他昔日在福州時,殺了很多人,因此獲罪于天,如今將讓他得喑疾而死(注:「喑」就是嗓子啞的意思,看來這個病是與發音系統有關的疾病)。明天,他的家人會帶著二石穀子、二斗酒、四隻雞請你去看病,你務必不要前往。不然,就是逆天而行,天意不可違也。不過,再過一天,會有葉氏亦以同樣之數補償你。」
葉大夫醒來后,心下惴惴,便前往城隍廟燒香。等他回家后,果然有趙氏家人帶著穀物、酒和雞來請他去看病,葉大夫以自己身體不適推辭了。
到了第二天,葉府有人生病,派人相邀葉大夫。葉大夫手到病除,葉府以穀物、酒和雞作為酬謝,數量與夢中相同。葉大夫收功獲謝,而趙某則死去。
另一個發生在清朝。相傳福州漳州府城隍神,就是原福建布政使李許齋,威靈甚是顯赫。戴昆禾在漳州任知府時,聘請的刑名師爺是浙江紹興人沈小隱。兩人共事多年,相處十分融洽。
等到戴昆禾調往福州任職時,希望沈小隱一同前往,但沈小隱卻不願意,戴知府有些生氣。一天,他對家人說:「沈師爺幫我數年,做的都非常好,我待他亦不錯。我如今調往省城,事情更加繁多,本來以為他作為我信任之人一同前往會更加放心,但他竟不肯同去,真是太讓人生氣了。」
有一個家人在思考了一會兒答道:「沈師爺不去,才是您的福氣啊。」戴知府愕然,詢問緣故。家人就將所知曉的沈小隱貪贓枉法的幾件事說了出來。戴知府於是派人秘密調查,果然屬實。
到了啟程之日,戴昆禾一個人悄悄在書房裡寫了一篇疏文,主要內容是檢討自己誤用了壞人,並表白自己沒有任何貪贓枉法的事情。寫完后,他來到城隍廟拜謁城隍神,並將疏文焚燒。
當天,沈小隱還未搬家,下午就生病了。他的家人還以為是虛弱所致,就煎了高麗參湯給他喝,但沒有什麼效果。於是又去請漳州的某名醫前來診治。
某名醫來到后,剛走到門口,就見裏面出來一個人,突然問他道:「你是來給沈某看病的醫生?」名醫說「是」。那人又說:「這個人不能救,你若是治好了他,對你不利。」某名醫有些惶惶然,定睛觀瞧,那個人卻消失了。
某名醫心下明白這個人確實不能救。他進門查看沈師爺,診斷了一番,卻並沒有給開處方。沈師爺的妻子又想煎人蔘給丈夫喝,到了外屋,卻看見三個人,一個身材修長,兩個稍微矮一些。身材修長的手執鐵索,再一看,是用紙做的。另外兩個人一個拿著牌子,一個拿著扇子,徑直走進屋內。沈妻急忙返回,發現燈驟滅,沈師爺已經死了,這才明白,剛才見的三個人就是冥府的「走無常」也。
可見,人的一言一行,天地間皆有神目記錄。如果獲罪于天,世間的醫生也是不能救治的啊,否則,就是逆天而行。
參考資料:《癸辛雜識》《勸誡錄》 △
(人民報首發)
from 中共高層內幕 - 禁聞網 https://ift.tt/2artx6O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