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曉
來源:人民報,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清朝乾隆末年,江蘇江陰有一名姓俞的書生參加鄉試。鄉試一般定在某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每闈三場,每場三個晝夜,所以考生吃喝睡等事宜都需要在考場解決。
奇怪的是,這個俞生考頭場,初九進去,初十黎明就打算收拾東西離開考場。鄰舍的考生知道他還沒有謄寫考卷,覺得很奇怪,就問他原因,俞生神情沮喪哀傷,閉口不語。
鄰舍的考生再三詢問,俞生才告知實情:「說來也是罪過。先父在外做了半輩子官,后卸任回鄉。彌留之際對我們兄弟四人哭泣著叮囑道:『我平生並未做甚麼昧心事,惟有在某地任縣令時曾接受了兩千兩白銀賄賂,並冤殺了兩個囚犯。昨天到冥司去對質案情,按照冥司的法律,應該斷絕子嗣,但因為祖上有拯救溺水者的功德,所以可以留下一個兒子,單傳五代,而且貧賤終身。』。」
俞父又道:「我死後在地獄受苦已不能避免,倘若子孫有妄想功名的,只會增加我的罪過,這是最大的不孝。你們兄弟所能做的就是多行善事而已。」說罷,俞父去世。
在俞父去世后,俞生的其他兄弟相繼去世,只剩下他一人。然而,他並沒有聽從父親的遺囑,而是幾次參加鄉試。前兩次參加鄉試,都因為弄髒了考卷而落第,這是第三次參加鄉試。昨晚他寫完文章草稿后,忽然看見先父的亡靈揭開號舍門帘指責他道:「你既不能積累功德,挽回天意,反而違背我的遺囑,致使我四處奔走,重新獲罪。」說罷,用手銬一擊,蠟燭馬上熄滅,硯台也被打翻,然後亡靈就消失不見了。
俞生無比自責,他告訴鄰舍的考生:「我三次落第,沒有甚麼遺憾的,但卻痛心先人還在陰間受苦,因此我決定削髮出家,進山修行,效仿目連救母出地獄,拯救先父。」鄰舍和周圍其他考生聽的是瞠目結舌,有一名叫陳扶青的考生當即寫了《歸山》一詩送給他。
俞生講述的故事還是告訴世人:因果報應著實不虛,有時先人造的業,還會連累子孫的。 △
(人民報首發)
from 中共高層內幕 - 禁聞網 https://ift.tt/lBTF8Re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