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帶弓軍人」? 習已成驚弓之鳥(圖)
【來源:人民報,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9月10日大紀元刊登岳山的文章《預言中的兵變 習近平的「心病」》,全文如下:
中共黨魁習近平對於自身安全越來越擔心,華北、華南重大洪災期間不去親臨視察,又不去印尼參加東盟峰會及印度的二十國峰會。而因為習的猜忌,中共的高官也越來越驚恐。前外長秦剛被免后蹤跡全無,最近火箭軍多名前後任高層傳出被抓,還有自殺的,國際社會和中國民間都在關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火箭軍軍頭「出事」與習近平的「心病」
早前有媒體報稱火箭軍高層涉貪腐、泄密,也有指這些人私下反對攻打台灣的時機,相關言論被報給習近平,甚至有人說是他們謀划反習政變。不管怎麼說,都在說習一手扶起來的這幫人,政治忠誠出了問題。
但在筆者看來,這些都是在為當局拿下他們,找一些符合常態的理由。事實上還有不尋常的原因,涉及習近平一樁不便說明的「心病」。
維基解密曾透露,習近平相信佛家的氣功與超自然力量。這裏所說的超自然力量,也包括各類預言。
習近平和毛澤東類似,表面上鼓吹「無神論」,骨子非常相信中國古老的預言,害怕當中預測宮廷政變、暗殺的預言應驗,他會死於任上。
據權威消息來源透露,習近平身邊也有高人指點,他特別害怕,做了很多措施防範。這次對火箭軍的整肅,就和預言有關。
筆者認為,習近平身邊肯定有熟諳易學的人士,他們對民間各種關於中共氣數和習的安危的預言,都有所研究,定期給習進言,試圖盡量避禍。這當中的牽頭者可能是搞所謂中華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與邪惡馬克思主義結合的中宣部長李書磊。
中國民間預言書《鐵板圖》當中提到,「白羽(習)之鳥」為「亡黨之君」,圖示為飛鳥撞山而死。這是習當局的一個關注點。但他們迫在眉睫更關注的,應是中國著名預言書《推背圖》。
《推背圖》推算大唐以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國運盛衰,將易學、詩詞、謎語三者高度結合,設迷極其隱蔽。每一個時代過去后,人們回頭一看就會發現此書的預言驚人的準確。到第四十像,大概就進入中共建政后的時期。
其中第四十六像,預示著當權者遇兵變身敗:「讖曰:黯黯陰霾,殺不用刀。萬人不死,一人難逃。」「頌曰:有一軍人身帶弓,只言我是白頭翁。東邊門裡伏金劍,勇士後門入帝宮。」
明末清初的金聖嘆曾註解《推背圖》,認為「此像(第四十六像)疑君王昏,一勇士仗義興兵為民請命,故曰萬人不死一人難逃。」現代解讀者則多認為這是指發生針對中共獨裁者的兵變。
「黯黯陰霾」暗喻著朝政昏暗,出現一個獨裁政府。「殺人不用刀」,遙指現代社會,用槍。「萬人不死,一人難逃」,指向當權者,說到現在,就是作為「一尊」的習近平。
「有一軍人身帶弓」,指發動兵變的將領,可能姓「張」(長弓)或名字中含有「弓」;而「只言我是白頭翁」則反映這名將軍可能是一位老人。習主持的軍委裏面就有兩個人姓張,年紀都偏大。一個是73歲的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另一個是65歲的軍紀委書記張升民。
但前述權威消息來源說,「習真的相信預言,很怕死。預言里有拿著弓箭射的圖片,他認為跟火箭是對應的,所以他把火箭軍都撤了,抓起來。這是主要原因。」
也就是說,習近平可能不認為他的太子黨鐵杆張又俠,和一手提拔進軍委的反腐操刀者張升民是危險人物。他反而認為「有一軍人身帶弓」,是點明起事軍人的特點,他聯想到與箭有關,在現代軍種中對應的就是火箭軍。
習近平透過軍改,一手將戰略飛彈部隊「第二炮兵」於2015年升格為第四大軍種「火箭軍」,掌管核導彈等極具殺傷力的武器。首任火箭軍司令是剛卸任國防部長半年的魏鳳和。
至於《推背圖》第四十六像中的「東邊門裡伏金劍,勇士後門入帝宮」,也與軍隊有關,明示會發生兵變。這句其實也是字謎,相信習近平身邊人一直在研究到底具體人物是誰。因為這裏面含有「埋伏」和「從後門入」的示警,可能讓習近平防不勝防。
「火箭軍」查火箭軍
中共靠槍杆子起家,但兵變也是讓當權者忌憚的,習近平最核心之「心病」,就是在於軍隊。習真的相信預言指向會有扳倒他的將領,所以不惜大動干戈,瞄準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一眾軍隊將領,最新一批正是他認為暗合預言所警示的火箭軍。
這次整肅火箭軍高層是由中共軍紀委書記張升民操辦的。
張升民也是火箭軍上將。他2004年7月起至2015年11月在第二炮兵部隊,歷任第二炮兵96301部隊政治部主任、政委、96351部隊政委、第二炮兵指揮學院政委、某基地政委、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等。他和魏鳳和、李玉超等人在二炮有交集。2015底中共將二炮改組為火箭軍時,張升民調任軍委訓練管理部首任政委。
張升民是習近平老鄉,陝西武功人,如果不是深得習的信任,他就不能夠連任兩屆軍委委員、軍紀委書記,現在習近平委託張升民操辦此事,就是因為他熟悉火箭軍這幫人。但未免也有「自己人查自己人」之嫌。
習近平顧不上國際影響,也顧不上軍心動搖,動手整火箭軍得有個理由。涉貪腐當然是其中一個原因,泄密也可能是一個原因,秘而不宣的原因是預言示警。
習近平最早動手的時間,是從前國防部長魏鳳和今年3月份退休時開始的,魏曾是火箭軍首任司令員。3月份,時任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副司令員劉光斌,以及前火箭軍副司令員、現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張振中均被以貪腐之名被帶走調查。
已退役3年的火箭軍前副司令員吳國華今年7月4日在北京猝死,但官方訃告日期是7月25日,即在去世后21天才發出。知情人說,吳國華當時是在家中廁所上吊自殺的。
中共國防部日前被外媒追問魏鳳和等人去向,回應說「我們將查辦每一宗案件,打擊每一名腐敗官員。」這似證實對火箭軍的此波調查,包括魏鳳和。
習成「驚弓之鳥」 在軍中搜尋未來發動兵變者
習近平「怕死」,除了體現在內部清洗上,更多地體現在出行的安保上。習每次出行安保都鬧得動靜很大,在國內所到之處,圍上一圈聽他講話的,都是地方官員精挑細選的「群眾演員」。2022年「七一」,習近平訪港兩天,也不敢在香港過夜,並乘坐從大陸帶來的防彈車。
習到國外也一樣心驚膽顫。如2018年11月他出訪巴布亞紐幾內亞,兩輛國產防彈專車由中國空運至當地。
台媒《上報》報導,南非警方證實,上月南非辦金磚國家峰會,習近平帶了多達500人的代表團參加,包下兩家飯店,並且提前一個月派人從中國運來全套傢具,從杯碗、床、床墊,到地毯甚至窗帘,房間里沒有留下一點南非的東西。
但就在南非,反倒出現了習近平貼身翻譯被堵截,他不得不孤身進會場的一幕。很有可能南非的安保令習近平不放心,才令他先是缺席論壇發言,之後參加峰會也神不守舍。所以,最近這次印度的G20峰會,習近平寧願不去。
習近平如此情狀,用成語「驚弓之鳥」形容,是比較恰當的。「驚弓之鳥」最早出自《戰國策・楚策四》,原義是指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后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而現在習近平相信預言中的「有一軍人身帶弓」,也對一切未知充滿恐懼。
習近平也確實受過暗殺事件的驚嚇,至今心有餘悸。大陸媒體2021年曾披露江蘇省公安廳刑警總隊前總隊長羅文進等人,密謀在「國家領導人」(代指習)赴南京參加活動時行「不軌」。這篇泄密文章後來被封殺。
另外,中國政局近年發生大變化,民間反抗暴政者,從過去反共,演變到反共同時反習,中共軍隊則被民間寄予希望。這也是習近平所擔心的。
去年10月13日發生了彭載舟在北京四通橋掛罷習反共橫幅的事件。網上公布的彭載舟「致全國同胞的一封信」,第一收信人就是「全國軍人武警同胞們」,他呼籲全國軍人和警察起義,期望「出現象蔡鍔一樣的護國將軍,將獨裁者徹底趕下台。」
中共軍人都受到嚴重的封閉式政治洗腦。但是所謂相生相剋,越是這樣的地方,越可能會有不尋常的人物深藏未露,日後未必不會出現蔡鄂式將領。
到底誰是「有一軍人身帶弓」?誰將是「東邊門裡伏金劍,勇士後門入帝宮」中的勇士呢?習近平可能正在軍中繼續撒網搜尋。
就此問題,筆者間接找人問了早年認識的一位前總參駐地的退休老幹部、作家,他說,近兩年軍中信息封鎖更加嚴密,他們這些「自己人」想回去查些資料都很難了,而且軍內還多了許多「神秘人」,也不知道他們真正是幹什麼的。
習近平的軍中心腹、軍委大總管鍾紹軍,近年已在全軍布下眼線,重點檢查言論和反習兵變的蛛絲馬跡,防患於未然。每個軍頭,像原火箭軍司令李玉超這些人,應該早就是被定點監控的對象,所以這次就中招了。
「亡共石」示天機或廿四載應驗 習真正避禍之道是什麼?
在過去五年間,習近平不下十次向黨內表達對政權安全的擔憂,指稱「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其實更是他對自身安全的擔憂。習已將自己定位為黨國一尊,當亡黨危機來臨時,中共歷代積累的大黑鍋,也將由他來背,這是最可悲的!
這兩年,被習從別的派系收編重用的傅政華,以及習一手提拔的秦剛先後出事,現在習親手組建的火箭軍軍頭也拿下幾個。在餘下的日子里,習更會因為猜忌,將一手提拔的黨政軍高層整得七零八落。中共黨內離心離德,人心惶惶,離散夥不遠了。
貴州省平塘縣掌布鄉發現的藏字石及旅遊點舊版門票,「中國共產黨亡」清晰可見。
世間萬事皆有定數,政權更替在乎天意。2002年已公諸於世的貴州「亡共石」(藏字石)已昭示了中共垮台,而應驗的迴旋空間,可能就在於二十四年(即到2026年)之內。「二十四」是古代被注重的一個時間數字,如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等,中國歷代正史也總稱二十四史,皆因這意味著完成了一個歷史輪迴。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在這種天意和歷史格局下,習近平與其處處提防,搜尋未來發動兵變者,不如回歸真正避禍之道,反求諸己,主動拋棄邪惡中共?△
from 中共高層內幕 - 禁聞網 https://ift.tt/eXkK9vo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